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长Brent Clothier院士一行考察黄土高原站

    2025年7月29日至31日,受陕西黄土高原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黄土高原站”)邀请,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Brent Clothier,新西兰生物经济科学研究所胡伟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席本野教授等一行到黄土高原站考察交流。安芷生院士会见了Brent Clothier院士一行,并就全球变化研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才合作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黄土高原站站长王云强研究员及相关研究人员陪同Clothier院士一行,考察了黄土高原站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展厅、洛川主站综合观测场、厢寺川重点观测流域、顾屯观测区等。王云强介绍了黄土关键带结构-水土-生态过程联网观测平台、黄土高原次生林生态系统水碳耦合过程观测平台、苹果园地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监测平台、洛川黄土全剖面监测系统、人工林大型野外降水控制模拟试验平台、小流域生物和工程治理对比观测平台等野外试验平台,就关键核心科学问题、仪器设备安装运行维护、数据传输管理体系构建等展开交流。针对黄土高原站开展的多水平增减降水对比试验以及气象-植被生理-土壤水文等多过程、多界面、多要素同步观测,从全球变化背景下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多维影响、陆地水循环与植被生理生态过程耦合机制等视角,进行了深入研讨。Clothier院士对野外观测设施的数字化监测与智能化管理方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黄土高原站在黄土科学研究、生态屏障建设方面取得的学术成果给予高度赞赏。

    考察期间开展了学术交流,Clothier院士作了题为《农业可持续性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的学术报告,分享了“水-能-粮”纽带关系与水资源优化利用策略的研究成果。胡伟研究员和席本野教授分别以《长期土地利用对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蒸发驱动的根系水力再分配:机理、建模和意义》为主题,介绍了土地利用变化在土壤物理参数化建模中重要性、根系蒸发驱动的水力再分配及其抗旱新机制等最新成果。报告内容前沿、信息量大,现场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吸引线上线下师生积极参与,使与会人员深受启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力研究员、陕西神木侵蚀与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樊军研究员等参加了考察。

图1 参观黄土高原站洛川综合观测场

图2 参观洛川主站厢寺川重点观测流域

图3 参观顾屯观测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