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安排与年度计划

一、试验工作安排
      加强站地合作,促进成果转化。试验示范是野外站的重要任务,也是野外站科研成果输出的重要形式,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站地合作,扩大示范推广,实现“建站一处,富民一方”的社会目标。试验工作安排包括:1)黄土关键带结构-水土-生态过程联网观测;2)黄土关键带多界面水气通量联网观测;3)黄土高原关键带人工刺槐林疏伐措施观测;4)打造大型野外降水控制模拟试验平台;5)黄土高原小流域生物和工程治理对比观测;6)建立黄土高原关键带人地系统耦合与区域发展评估系统。
二、队伍建设工作安排
      根据研究方向和发展规划,黄土高原关键带站未来五年的队伍建设工作安排包括:增设8 个研究员岗位,8 个副研究员岗位,10 个助理研究员岗位;同时,拟增设5 个固定岗位,用于增强观测、仪器维护、数据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支撑实力。以领军人才为核心凝聚学术队伍,紧密结合学科前沿和国家需求开展研究,促进学科发展。争取培养国家级领军人才2-5 名。
三、台站管理工作安排
      在原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实现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出优秀科技人才、出应用推广技术的目标。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站长全面负责站的各项工作,主持站长办公会,根据学术委员会制定的研究方向,提出具体研究计划,确定每个试验工作的团队负责人。团队负责人把握各自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和实施研究项目。站秘书处理研究站日常事务、材料统计等。
      此外,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有关研究所和院校的人员交流,通过交流提高年轻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扩大黄土高原关键带站在国际和国内上的影响。以我为主、对等合作,开展具有影响的合作研究,同时利用黄土高原关键带站的试验研究条件,吸收国内外优秀科学家自带课题到站进行合作研究,促进学术思想交流,并主持召开有影响的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
四、年度计划
      2021年度:继续黄土高原关键带站的观测试验与研究计划,健全各个站点的长期观测样地;完成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运行实施方案(2021-2025)的论证;在定西龙滩观测区、羊圈沟观测区,选择安装通量观测设备的长期样地;开展干旱控制试验,设置增减雨30%、50%、65%和自然状态等梯度;完善延安顾屯观测区治沟造地和未治沟造地流域对比观测系统;打造大型野外降水控制模拟试验平台;举办野外站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和工作会议。
      2022年度:继续黄土高原关键带站的观测试验与研究计划;选择不同立地条件(如农地、林地、草地、阴坡、阳坡等)的代表性样地,建立黄土关键带多界面水气通量联网观测平台;在垂直方向上布设全剖面(从表层到基岩)水热观测平台(光纤传感器);建立人工疏伐控制试验平台,设置疏伐20%、35%、50%和自然状态四个梯度;完善庆阳观测区固沟保塬人工回填塬面和原始塬面对比观测系统;举办野外站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和工作会议。
      2023年度:继续黄土高原关键带站的观测试验与研究计划;在定西龙滩观测区、羊圈沟观测区安装通量观测设备;建立基于光纤技术的黄土高原土壤水热三维地下感知系统;健全小流域生物和工程治理对比观测平台;实现黄土关键带结构-水土-生态过程联网观测;举办野外站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和工作会议。
      2024年度:继续黄土高原关键带站的观测试验与研究计划;通过协作方式构建黄土高原通量观测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对生态系统结构和水土过程等各项指标进行系统观测;举办野外站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和工作会议。
      2025年度:继续黄土高原关键带站的观测试验与研究计划;建立人地耦合与区域发展评估系统,以黄土高原关键带站为核心,健全覆盖整个黄土高原的全要素通量观测网与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小流域三维土壤水热过程的全方位实时监测;模拟平台观测扩展到小流域上,开展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和土地利用优化管理对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影响的调查、模拟和示范,建立黄土高原关键带人地系统耦合与区域发展评估系统。